听了方正化的话,黄得功愣住了。
鼻腔猛地就开始发酸起来:
陛下还放心他不说,更是直接以市面价从他手里购买粮食……
他黄得功干得不地道啊!
他怎么就上了朱由菘的鬼船!
黄得功恶狠狠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子,抬起通红的眼,正要拒绝方正化的提议。
陛下还记得我,我岂能如此混账!
黄得功正待拒绝,却听方正化一锤定音道:
“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每石七分,你能砍到什么价位,你就拿多少的好处。
你若是心中有愧,只消好好为陛下做事便是。”
方正化清楚的很。
别看此时黄得功一脸的感动,恨不得为陛下去死!
然而——没有利益、仅凭一腔热血的驱使,终将变得冷血。
(便如写书,人可以一时为爱发电,又岂能一世为爱发电?不够养家糊口,唯有跳槽一途。)
陛下很严肃的同他讨论了这个问题,然后给出了用利益拉拢能拉拢之人,最起码不说让他们转投怀抱了,最低限度做一个中立者,也是莫大的收获!
……
黄得功忽然想起了另一个问题:
“总督,就算是小的凑到了粮食,也无法运到南阳啊!”
方正化不理,自顾自思考着。
黄得功只得继续道:
“这么大宗的粮食买卖,自然不能走陆路运输的。
那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要是走船,就还有两条路。
一条折返三江营,转入淮河水域,将粮食运到汝宁(信阳)。
然后走陆路,翻越山区,运往南阳。
这条路耗费很大不说,挨着运河处的那一段,实在是太艰难了!”
(从1194年起,黄河突破南岸堤防,夺淮河支流,经淮河入海口入海,明代时,经过治理,黄河北道【渤海口旧道】几近干涸。
直到1855年,清治理黄河无效,黄河再次冲毁北岸堤防,从渤海入海。
史称夺淮入海事件,长达661年。)
黄得功摇摇头,不管是陆路,和淮河,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他皱眉道:
“除开这两条路,唯有走长江,到达武昌三镇后,向北转走汉江水道。
这一条路,全是能通行大船的航道。
船只到达襄阳之后,转乘200料的小船,走唐白河,即可运达南阳!
这是最经济、最实惠的道路了!”
黄得功看了方正化一眼,见老总督明显在听,只得继续道:
“然而,末将的地盘,只能向西延伸到无为!
再朝西的九江段,就是袁继咸袁总督的治所,他的地盘延伸到了湖广蓟州(湖北黄梅、黄石一代)。
袁都督向西,则是左良玉控制的江汉。
好吧,这两人都还有点香火情,想来多费口舌,也该能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