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朝不是没有重修典籍的例子,但所录知识与时间却远比不上赵琇当朝,此中功劳当属徐遗与林文凡。
此时有人提议:“陛下,此次迎春宴吟诗作对,不如就以典籍为题,如何?”
“准。”
几炷香后,所有诗词交到御前由赵琇一一品鉴。
读至太子赵瞻的诗句时,他顿了顿,这个儿子在他眼里是样样都好,从小立为太子,成熟稳重、细心谨慎。
可是太过稳重就成了古板,无论谈什么都能扯到治国之策,有趣时也变成了无趣。
就如写的这诗,字面应景,意却不应。
赵琇将它撇去一边,四皇子赵眄的诗倒是合他的意,这个儿子他印象不多,只觉爱闯祸总要寻太子来收场。
读书时自请去太学,成了这南赵里第一个为太学生的皇子。
赵琇随之微微点头,没指望能读出个名堂来,没想到还真有些长进。
十几二十首诗词,唯有一人入了他的眼,细看名字,翰林学士院林文凡。
朱内官喊道:“林学士何在?”
殿中人都被朱内官的声音吸引了去,看见大臣队伍里走出来一气质青举的人。
林文凡在阶前跪下道:“臣翰林院林文凡,拜见陛下。”
声音洪亮有势,举止自若,其字正如其人,笔笔皆有风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琇取下自己鬓边的花让朱内官赐予林文凡,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翰林学士院前头出了个钦点调令的徐遗,后又来了御赐簪花的林文凡,且这二人年纪尚轻,怎能不令其他早在官场上磋磨多年的官员心生羡慕。
“微臣,深谢陛下隆恩!”
林文凡捧着鲜花,若细看,那双恭敬的双手正微微颤抖,他深呼着空气,尽量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激动。
他在赌,用一首精心打造的诗赌上十多年的苦读,御赐簪花后,才有了赌赢的实感。
林文凡恍惚地飘回席位上,下意识的向徐遗的方向看去,正巧徐遗也看了过来。
对方的目光满是欣喜,此时林文凡的脑海里浮现与徐遗同在太学求学时的记忆:
林文凡:“志存高远,飞翅击鹰。”
徐遗:“以笔之利,当还清平。”
一番君臣和睦的宴席结束后,仪驾往金明池转去。
赵瞻、赵眄、萧程都褪去了长袍,换上了利落的骑装,马球场一切准备就绪。
几月前赵琇就吩咐下去有骑射比试,在场的大臣都知道今年的马球会有大看头。官家虽把这次比试称为玩乐,但心中隐隐想与北真骑术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