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解码
张学军院士,1968年9月出生于吉林长春。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中部,是东北的地理中心。
长春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长春历史悠久,约四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原始人类“榆树人”。
2000余年前,这里是肃慎族生活地。
汉朝至晋朝是扶余国属地,此后历经高句丽、渤海国、辽、金、元、明等朝代,归属不断变化。
清朝乾隆五十六年,长春土地大面积开发,嘉庆五年设置长春厅,是长春正式设置之始。
1932年,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新京”。
1945年长春光复,1948年和平解放,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54年成为吉林省省会。
长春人文底蕴深厚,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众多历史古迹、工业遗产和文化遗存。
作为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历史遗迹记录着那段特殊的历史。
长春名人辈出,费英东,吉林长春人,世居苏完地方(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
他是清初开国名将,后金时期五大臣之一,清朝开国元勋,鳌拜伯父。
他骁果善射,能拉开强弓十余石,曾参与收服哈达部,在清初统一女真各部及对明朝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为清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鳌拜,其祖先生活在长春双阳河一带,有记载称鳌拜出生在双阳河,即长春市双阳区。
鳌拜是清朝时期将领,初为护军校,屡立军功,天聪八年授骑都尉世职。他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战朝鲜。顺治帝亲政后,授议政大臣,擢领侍卫内大臣。
康熙帝即位后,他受遗诏辅政,但在任期间,权势日炽,专横跋扈,后因广树党羽、结党专擅等罪,被革职籍没,死于禁所。
出生地解码
长春对张学军院士的成长和成就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长春拥有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
张学军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并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专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提供了从事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
长春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在光学、机械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科研积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张学军受到浓厚科研氛围的熏陶,容易激发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前沿的科研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
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培养了张学军对知识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同时,长春作为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集中见证地,也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张学军等科研工作者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长春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科研经费支持、人才激励机制等。
这有助于张学军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为他成为院士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院士求学之路
1990年,张学军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金相专业本科毕业。
1993年,张学军获得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学军获得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