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直到2018年,新能源所占市场份额才首次突破10%。
2020年也才25%。
可到了2022年,市场份额就将近50%,和油车平分天下。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彻底超过油车,高达60%,而油车市场份额只剩40%!
从此之后,形势全面逆转,曾经直言打死都不买新能源的人,买车换车也都开始优先考虑新能源。
此后几年,油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新能源市场份额继续高歌猛进,节节攀升。
可以说,新能源七八年后是辉煌的,但是未来三五年还是惨淡的。
王逸想要凭借星逸汽车渡过爆锤危机,只能说很难,非常难。
造车业务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即便星逸汽车很优秀,很卓越,也意义不大。
未来几年,大众对于新能源整体不认可,行情如此。
可地产就恰恰相反。
七八年后的地产是惨淡的,可未来五年的地产,那是辉煌的,不可一世的辉煌!
甚至不只是五年,而是未来七年,都很辉煌。
虽然2018年之后,很多城市的房价停止上涨,甚至出现了下滑。
但这只是少数,实际上更多的是高位横盘。
冷知识,2019年、2020年新房成交面积和2018年相近甚至略高,成交金额更高,均价更高。
2021年,地产行业开始降温,成交面积下滑了,但是均价上涨,成交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
不过2021年之后,那就真的不行了。
因此,地产的辉煌,从2016年一直到2021年,足足6年的时间。
这是王逸的机会,也是星逸地产的机会,更是星逸科技的机会。
只要把握好这六年,单是地产赚的钱,就足够星逸科技渡过欧米爆锤危机。
至于说为什么2019-2021年成交量、成交金额、均价都很高,但都觉得地产已经凉了,地产商死了,暴雷……
只因为拿地价不同!
2016-2018年热销的房子,都是2017年之前白菜价囤的地。
像是济州新片区,当下房价4000-6000,楼面价1500-2000一平拿了地,2017年后开售,房价涨到1。5-2。5万一平,利润太高没法算。
但2018年的新片区,房价1。5-2。0万一平,拿地楼面价1。1-1。5万一平,很多地产商都以为还会继续涨下去,有的赚,疯狂囤地!
却不想等到2020年后开售,房价降到1。3-1。8万,别说赚钱了,成本都赚不回来。
这就导致了那几年,房价高,成交量高,但拿地成本也高,根本没利润,反而亏损严重,入不敷出,连续暴雷。
其他城市也是如此,都是差不多的进展。
不过反过来,如果2018年-2021卖的房子,拿地时间都是2017年之前囤的白菜价,那会如何?
那会永远爆赚!
不管行情怎么恶化,房价怎么下滑,都能爆赚。
无他,地价便宜!
像是王逸济州囤的这些地,楼面价折下来只有一千多一平,不管未来楼市如何变化,房价如何降低,他都无所谓,依旧有恐怖的利润。
毕竟济州东部新城的房价再怎么降低,也不会降到五六千一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