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却又向我道:&ldo;这还得多谢娘娘的成全。&rdo;
我脸上的笑已经变得有些僵硬,说话的声音没有任何抑扬顿挫,&ldo;杨公子不必客气,这原本就是天公作美,我只是顺应天命罢了。&rdo;
杨坚不再说话,我也不想再留在这里,当即就对韩褒说道:&ldo;韩大人与杨公子想必还有许多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rdo;
这就要起身告辞,韩褒却兴冲冲地不让,&ldo;娘娘别忙着回。我让下人去南阳采办了一些绫罗和首饰,这军中都是些男人粗人,只怕不合伽罗的心意,还望娘娘能够帮忙瞧瞧。&rdo;
韩褒这样一说,我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当即就点了点头。韩褒于是说道:&ldo;那坚儿你陪着娘娘在此,我去瞧瞧其他都准备得怎样了。&rdo;他身为一军统帅,反倒对这些事上心,可见是真的疼爱独孤伽罗。
韩褒只当杨坚一向是我的近臣,所以让他陪着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他哪里知道我和杨坚的微妙关系,此时此刻,我是如坐针毡,只好打发下人给我重新倒杯茶,借此打破沉默。
--------------------------------
哪知道下人才刚刚把热茶壶拎过来,杨坚就从她手中接过,顺便把手一扬,打发下人都退了出去,只剩下我和他两个人在这厅堂之中。
我更加不自在,哪知道杨坚还亲自过来给我斟茶,我恨不能捂住茶碗,连说了一声,&ldo;不必劳烦公子。&rdo;
&ldo;一点不劳烦,娘娘是我的大媒人,斟茶倒水而已,举手之劳。相比于娘娘为我和伽罗费下的苦心,杨坚当真是望尘莫及。&rdo;杨坚说话时波澜不惊,但这波澜不惊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怨怼。
我只装作没听懂,喝了口茶,站起身道:&ldo;这茶也喝了,我去前头瞧瞧。&rdo;然而还没等我迈开一步,杨坚就上前堵住了我的去路,他冷泠泠道:&ldo;用得着吗?居然给我们两个人统统下了药,你就是这样作践人的?&rdo;
我一愣,出主意让独孤伽罗服食药的确是我的主意,只恐独孤伽罗不肯就范,但是我既然已经做通了杨坚的工作,又何必多此一举,再给他下什么药呢?只是转念一想,心里头有一个身影已经一划而过,必定是陈蒨吧。
他既然能毒害独孤伽罗想出这样阴阳的法子来,稍稍费点心思给杨坚下点药绝对不是难事。他也是和我一样,生怕他们昨晚上的宵不能够度得愉快,只是没有想到我与他的心思竟然想到一块去了。
我自嘲地无声笑了,杨坚身为男子,被人下药自然是奇耻大辱,尤其还是被我下的药,只是虽然我没做,却也懒得辩解,反正我与他也无可能,还不如由着他误会得好。
我淡淡道:&ldo;不过是想为公子与独孤小姐锦上添花罢了。刚才听闻公子与独孤小姐琴瑟和睦,看来是我多此一举了。&rdo;
第一百四十八章杀气来
&ldo;阮陌!&rdo;杨坚是出离地怒了。&ldo;真正不愧是我认识的阮陌!你把我推给其他人,真是一点也不手软,我只以为这些日子以来,你与我多多少少是有些真心,现在瞧来,却是半分的情谊也没有。若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句话原不是为我说的,你也从来不曾将我择为你心中的良人,是不是?&rdo;
我的心已经有些疲累,杨坚的双目有些猩红,不似刚刚进来时意气风发的样子,而是脆弱而渴望的眼神,令人心疼,令人不忍挪开目光。
然而,事情既已成定局,还是我一手促成的,说什么也不肯横生枝节来,于是,心一横,只是淡淡地说道:&ldo;公子与我皆有各自的使命。有些话,还是不必说破的好。&rdo;
&ldo;是吗?&rdo;杨坚眼中的猩红渐渐褪去,他往后退了一步,让出一片空地来,不怒反而笑了,&ldo;若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呵,你既然能看透人心,这样看来你对选定的良人也是放一百二十个心啰?&rdo;
他摆出一副看笑话的姿态,我只等着他的下文,他已经扬了扬手中的一只小竹筒,&ldo;今早刚刚得到的消息,你的阿弥已经娶了亲,封了一位姓李的宫人做夫人。是了,这位姓李的夫人怀孕两月了。&rdo;
我一愣,稍稍一想,便猜测到这个姓李的宫人极有可能是李娥姿无疑。只是一抬头,却瞧见杨坚促狭的笑意。他只当我费力救宇文邕,是把自己的终身都托付给了他,在乎的是他,所以刻意将&ldo;怀孕两月&rdo;这四个字用力说出来。他在讽刺我的失策,仿佛我在这边拼上了性命为宇文邕谋夺,可在我离宫的这小半年中,那边宇文邕却已经娶了亲,连孩子也有了,自是风花雪月得很。
杨坚还不忘趁火打劫道:&ldo;虽说这做戏要做足,那边要唱一出耽于女色的戏自是应该。可到底是花也开了,果也结了,把满满地花架子都爬满了,哪里还容得下从前分出去的一枝苗?&rdo;
他说这话原本是想激怒我,可我原本就没有对宇文邕有这方面的指望,又如何会生气呢?想必我淡然的表情让杨坚有些意外,他干脆举例道:&ldo;当初汉武帝仰仗着馆陶长公主,才能够扳倒太子刘荣,继承皇位。可是待他羽翼一丰,便立马就把陈废居长门,馆陶长公主虽然善终,可她一死,堂邑侯国除家灭,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来,馆陶长公主如知今日,必定后悔当初那样相帮吧。&rdo;
我只是对他轻轻一笑道:&ldo;公子说到汉武帝,我倒是想到东汉的光武帝了。阴丽华与刘秀结亲于微时,尽管后来光武帝权宜之下娶了郭圣通,可始终不曾忘记阴氏的恩情,最后还是废了郭氏的皇后,转立阴氏。一直相携到老。汉朝还有一位宣帝刘病已,得大将军霍光相助登上皇位,却执意要立自己在民间娶的许氏为后。人与人是那样的不同,至于阿弥是怎样的为人,我心里清楚,也相信他,这便够了。花架子上容不容得下,公子说了可不算。&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