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眼红的,莫过于奖给三等以上太平绅士的那些房产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能换成钱的东西啊,更别提二等绅士还有那象征着地位和财富的土地了。当听到吴天祥宣读完二等绅士的奖赏内容时,已经领到奖的那些三等太平绅士无不暗暗懊恼,对自己当初的小气劲埋怨不已,其中不乏起了回家好好调教一下家里那不明事理的女人之类打算的人。
而先前被众多商家共同嘲笑的乐通号胡掌柜和长顺号孙掌柜,因为此次的大手笔,替自家东翁捧回了二等太平绅士的封号不说,光是得到手的良田和门脸,几年就能赚回他们捐出去的那些粮食。因此,当二人替东家领到那个装着房产、地契还有免税证明的大信封时,早前嘲笑过自己的那一帮人,恨不得马上下帖子请了这两位去自家做掌柜。
由于大手笔捐款的人并不多,因此,到场的一千多人中,四等太平绅士只有六十二名,三等太平绅士只有十一名。而二等太平绅士则只有三名,除了乐通号和长顺号两家的东家之外,还有秦敬臣老爷子也获得了二等太平绅士的称号。
而当天的头奖,一等太平绅士则不出所料的被高文举捧走了,同时获得这一至高无上荣誉的还有徐锴老太爷,当然,徐老太爷当场做了推辞,表示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了,对这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并没有多大兴趣,当场便将这些财物回赠给了云霄县的吴大人。
在场诸人无不对徐老太爷这番高风亮节拍手叫好,为了表示对徐老太爷如此深明大义的举动有所回报。范大人当场向徐老太爷送上了每年三名保举的名额,并将委托高家庄打造的新式四轮马车当场赠给了他。这两样可都称得上投其所好了,有了保举的名额,徐老太爷在士林从中的地位便更加的稳如泰山了,而那辆四轮马车所代表的荣誉,更是让人无法拒绝。
整个颁奖过程结束之后,由泉州府十二家大酒楼共同联手制作的酒席流水一样的上了桌,为了让大家不要有拘谨,范大人遥遥敬了几杯酒之后,便带着徐老爷子等人离开了酒宴。而一楼的各县衙门前来观礼的官员们也匆匆用过一点东西,起身赶回去了。接替他们坐下来的,是那些忙碌了大半天的帅府差役们。不大一会,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便响了起来,所有人都喝高了,从来没有过如此兴奋过,大家都是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捐了东西,得到了回报,看看自己的,再看看别人的,想一想,再叹两声。许多人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将家里所有的钱都捐出来在今天露上一脸。酒席上谈论最多的,便是早前大家一致认定的败字子高文举,这时候,大家再也不为人家捐了多少钱而耿耿于怀了,反而因为自己没有人家的高远眼光而自叹自怜、后悔不迭。
经过在场有心人士的计算,发现了一个很让人眼红的现象,原来些次表彰的这些人中,捐钱越多的,得到的回报越多。二等绅士那些房产土地,不算价值,单是每年的收益就下不三千贯。而高文举得到的那些房产和土地稍一折算,都差不多有十万贯的价值了。更不用说这些东西都是会生蛋的金鸡啊,要不了几年,就能赚回来好多个十万贯呀。
许多人一思量,便想趁机再捐点钱,以自己的身家,捐不上个一等绅士,补个二等还是没什么困难吧。可是稍一打听,傻眼了,原来这太平绅士的称号,只此一次,那还是经过陛下钦点了的,泉州以后再也不会封赏这个至高无尚的称号了。再想找这种好事,那得要陛下颁了圣旨才行。大家一听这话,只得将那花钱的心思装回了肚子里。再一想,自己以后捐不到二等一等绅士,别人也同样捐不到这四等三等的身份了呀,自己照样是比别人强。这样想想,心情就好的多了。
当然,也有啥都没捞着的,今天到场的人也有许多没捐够三百贯的,除了眼睁睁看着人家领了奖赏之外,就只能捞到一顿上好的酒菜打打牙祭了,而那些花了百多两银子买到今天门票的商户们,今天除了到场为大家哄托一下气氛之外,就只能眼巴巴的在旁边做个观众了,看到满桌的上等酒菜,却有一种吃了苦胆的感觉。满场的欢声笑语中,便多了几声比哭还难听的笑声。不过,商家毕竟是商家,不大一会,大家便放开了怀抱,没捞着好处,在这场面上结识几个大人物,混个脸熟方便日后打交道也是好的。因此,整个酒宴中串场最厉害的,活跃气氛最强烈的,倒是这些手上没捞着东西的&ldo;苦主&rdo;。
三楼那些士子中的大部分人,本就没捐多少钱,但因为自身的身份,也获得了邀请,可是今天的奖赏,却不因身份而有任何的差别,那些捐钱在三百贯以下的士子们,同样也是两手空空。但这些读书人自恃身份,自然不会将心中的酸意发泄出来,尽管眼红别人手上的信封和挂在脖子上那枚精致的奖章,却也斯斯文文的做足了读书人的架势。
而那些得了绅士称号的士子们,有意无意的将手中的信封随手一放,仿佛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根本微不足道一般,端起了那平日里附庸风雅的架子,只当是书友们聚会行个酒令,之乎者也的酸了起来,只是大家好像都没注意到,这些人集体的将挂在脖子上那枚象征着荣誉的&ldo;太平绅士&rdo;勋章选择性忘记了,任由它在举手投足间磕磕拌拌却无人在意。